重慶秀山:建起武陵生活館 農特產品銷售不再難
3月28日,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鍾靈鎮雲隘村的脫貧戶郭猜又賣了10枚土雞蛋到村裏的“武陵生活館”,隨即拿到了15元錢。一個月後,這些土雞蛋在網上賣掉後如無差評,她還將分享6元錢利潤。這是秀山縣依托電商平台,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的一幕。
秀山縣境內資源豐富,以前由於大山阻隔,優質的農產品藏於深山難以外銷,農民增收渠道缺乏。脫貧攻堅戰打響後,秀山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(以下簡稱電商辦),構建起電商物流、農產品上行、人才培養、電商服務和電商平台“五大體係”,帶領當地貧困群眾走上了“電商+脫貧”的新路子。前不久,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,秀山電商辦被授予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稱號。
秀山電商辦總經理雷鈞友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結合當地交通條件的改善,秀山電商辦構建起城鄉配送、區域分撥、全國直達的三級物流網絡,搭建了城鄉雙向物流體係,有效破解了兩個“物流一公裏”難題。同時,針對運輸時間長、物流成本高的問題,秀山電商辦通過補助等形式,大幅度降低貧困山區農產品上行的物流成本。
為解決“誰來賣、怎麼賣”的難題,秀山電商辦通過縣城建核、鄉村布點、網絡拓展,構建起線下武陵生活館和線上村頭電商服務平台,讓貧困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有了銷售渠道。
雷鈞友稱,在武陵生活館,群眾不但能將土特產賣出去,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,還能交水電費、買車票、存取款和寄包裹取快遞等。
不光是解決農產品觸網的問題,秀山電商辦還通過打造電商基地、建設加工中心、創建電商品牌方式,源美/a>,構建起“一體化產業鏈”產品開發體係,實現了農業產業的“接二連三”。如今,每年簽訂柑橘、辣椒、土豆等農產品包銷訂單3萬畝以上,帶動2000餘個電商扶貧基地發展壯大。
為破解電商人才匱乏難題,秀山電商辦通過建設雲智電商學校、秀山電商學院,構建起“專業化全過程”人才培訓體係,培養營銷、美工、客服等技能精英6500餘名,電商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,帶動3500餘人創業就業。為鼓勵電商企業發展壯大,秀山電商辦還從主體培育、技術創新、品牌建設、業務拓展等方麵予以扶持。
截至目前,該縣電商交易額、網絡零售額累計達535億元、102億元,通過農村電商賣出44.6億元的農特產品,80%的貧困戶成為了電商產品“供應商”。此外,農村電商還為當地創造了22種全新的就業崗位,電商從業人員達到2.1萬人、電商主體1760家。